close

  大學生活似美麗畫捲,在馮晶晶、夏昕、趙鑫宇等貧困學子面前,徐徐展開。我們的全媒體行動,也圓了策劃之初的夢想——通過用全媒體報道普通人,幫助每一個有夢想的“你”把握人生出彩的機會。
  報道,讓無數人動真情
  在《父母的夢,伴隨他們走進大學》中,馮晶晶作為新生代表在開學典禮上發言。昨日,徐州九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工處處長武艷解密:“你們的報道讓我們對這個孩子有了細緻瞭解,她和她的家人身上所展現的不放棄的精神,正是學校期望同學們都能擁有的。”武艷說,“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她,把蘊藏在內心的正能量不斷激發出來,讓她激勵和帶動身邊更多的同學。”
  該學院黨委副書記俞亞芹也是這組報道的忠實讀者。她說:“在很多人眼裡,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,成績不太理想,但作為他們的老師,我瞭解,他們對學習的渴望、對未來的憧憬並不弱於別人。新華報業對這些‘弱勢’孩子的關註、報道,傳遞出時代強音——在多元社會裡,只要拼搏和努力,總會實現自身價值,人生也會變得更有意義。”
  全媒體行動,不僅在所報道主人公的身邊激起反響,還讓許多與他們素不相識的人感動、思考、行動。
  趙鑫宇的故事發表後,北京讀者陳志敬特意撥通本報讀者熱線,為小趙的勤奮和陽光點贊,並表達了資助的願望。就在本報無錫記者站與常州記者站聯動,積極與常州大學溝通,幫助趙鑫宇瞭解政策、辦理手續時,常州市民沈女士聯繫上記者,希望用自己祖傳的推拿手藝為小趙解除病痛、恢復健康。徐州市關工委主任李為健對記者說,這次成功的媒體報道,起到了凈化社會風氣,呼喚社會真情,倡導社會文明的積極效應。下轉2版
  上接1版人民網、鳳凰網、新浪網、搜狐網等知名網站轉載了這組報道,在微博平臺和微信朋友圈,他們的故事也廣泛傳播。在新華日報官方微博,網友“Destiny雪深”留言:這樣的新聞很好,傳遞正能量。
  “新華報業這個全媒體行動很棒。”通過微信讀到3個家庭的故事後,國際青少年素質教育和志願者機構Me to We大中華區總裁張婕,想到了自己接觸過的許多國家的貧困孩子,十分感慨地給記者微信留言:“夢想,對於家境貧困的學生來說代表著明天的希望。在實現夢想的旅途上,尊重、理解和支持有著巨大的力量。一個鼓勵的微笑、一個關心的紙條或一個溫暖的擁抱,都能讓夢想不再遙遠。”
  媒體,更深地扎根生活
  在業界、學界,這次全媒體行動,引起共鳴,收穫褒獎。
  “主流媒體的責任在對貧困學子的聚焦中彰顯,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也在一次次報道中不斷廣泛傳播。”徐州報業集團新聞管理辦公室主任於建華如是分析。作為該集團“愛心助學”活動策劃人之一,他認為集中發稿、媒體融合,有利於形成輿論強勢,鑄造有情有義的媒體品牌。
  南通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副總監費軍表示:“作為同行,我要點贊。‘你的大學父母的夢’,無論選題、角度還是全媒體推出的融合報道方式,都十分值得我們借鑒。”
  無錫日報記者高美梅則聯想到媒體人的責任:“‘鐵肩擔道義,妙手著文章’,是社會對媒體的肯定,更是期待。無論是作為一個有責任的公民,還是一個有責任的媒體人,我們都要用細小的筆尖和清晰的鏡頭,傳遞社會的溫暖。”
  這次全媒體行動,傳播學者們在用理性目光關註之餘,還進行著深度剖析。
  “角度很好,把焦點放在家長身上,讓廣大受眾看到一個個家庭、一位位家長是怎樣長期地、無怨無悔地支持子女求學,並最終把他們送入大學。這裡面的感情很朴素、很普通,但又很厚重。”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王辰瑤認為,“再窮再難也要供孩子讀書的精神,在中國家庭根深蒂固,往高點說,這甚至可上升到文化層面。這個全媒體報道對這種精神的關註,既有新意又有深意。”
 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金夢玉教授,閱讀了全媒體行動已發表的所有報道。他對記者說:“新華報業充分發揮了走轉改的精神——到需要關愛的普通人中去,用真摯的情感去報道感人的事情,傳遞激勵人的力量。”他發現,這次全媒體行動對受眾反響進行了及時、充分展現,“這體現出媒體對傳播效果的重視、追求,也說明全媒體不僅是方式、渠道,還應該是傳播者與受眾的充分互動”。報、網、微博和微信聯動、整合、打通,使黨報影響力最大化。
  媒體對影響力的追求,本質上是對更好踐行社會責任的追求。王辰瑤分析:“不需要生硬地宣傳,媒體要做的是盡可能深地扎根到生活中去,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通過生活、實踐、活潑的現實呈現和表達出來。”
  我們,為夢想共同努力
  從高考、暑假到秋季新學期,在北京和省內多個城市,我們的採訪對象和記者感慨良多。
  在此,我們用一組微回憶、微感想、微心聲,呈現他們為了圓夢而做出的努力。
  @學生馮晶晶:記者第一次聯繫我,說要採訪,我很驚訝。好像考上清華、北大的學生,才有人採訪吧。以前貪玩,過了這個暑假,上了大學,我覺得自己比以前成熟了、懂事了。社會這麼關心我,我也有信心了。我會好好學習,早點分擔家庭的壓力。
  @學生夏昕:我很感謝記者姐姐對我的關心。我暑假打工時發現,還有比我困難的人,所以,我雖然申請了希望工程“圓夢大學”的資助,但沒有線下確認。後來,記者姐姐好心勸我,還幫我整理材料,讓我申請到了5000元資助。我報到交的學費、生活費,一半是這筆錢。
  @學生趙鑫宇:起初很害怕因為身體狀況被拒錄,是媒體的關註讓我不再畏懼;收到錄取通知書後,我和媽媽因為是否陪讀產生了分歧,又是媒體的探訪讓我讀懂了母親、讀懂了家人的夢。踏入大學,我心存感激,又滿懷希望。我想大聲告訴我的家人、老師、同學、媒體朋友以及所有幫助過我的人:謝謝你們一直對我不離不棄,大學將是我獨立揮灑青春的舞臺,未來一定是屬於我的!
  @記者萬程鵬:夜裡12點,馮晶晶在北京打工的媽媽才下班。她們說走路回家,不遠。我和另一位記者王岩同她們一起走,誰知足足走了40多分鐘,有的地方連路燈都沒有。這個辛苦的母親,讓我十分感慨。後來,我整理了三四十張照片,發到馮晶晶郵箱。她們很高興。
  @記者楊頻萍:老夏是個很朴實的人,採訪中不肯說自己工作的艱苦,怕孩子擔心。說起孩子來,他就神采飛揚,孩子是他的驕傲。這種驕傲不完全是來自孩子成績不錯,更是對孩子人品、性格的自信。小夏不卑不亢,說起話來有板有眼,不避諱家庭的貧困,談起自己打工做事,更是驕傲感十足。採訪他們,感覺是正能量滿滿的,學到了很多。另外,小夏中秋節特意給我發了祝福短信,讓我很感慨。
  @記者馬薇:為了夢想,多少人不懈努力、始終不渝,每一步前進都值得擊掌相慶。追夢過程中,孩子和父母、媒體和受眾、家庭和社會並非毫無分歧,但愛讓我們心在一處,夢在一起。本報記者 徐冠英 王岩 馬薇  (原標題:父母的夢,讓我們共同來擔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m84vmgcu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